瀏覽人次: 1712

產官學合作與交流

國際合作團隊與備忘錄
與國際知名團隊進行國際合作計畫或簽署備忘錄,包括: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義大利卡塔尼亞大學醫學系、南韓天主教醫學大學、首爾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簽署MOU,並與澳門大學、北京大學、日本大阪大學、南韓高麗大學、德國烏爾姆大學合作發表論文
這是一張圖片

轉譯各種研究成果,並結合媒體、民間團體及立法委員,倡導網路防治議題,以利相關立法規及政策之制訂。


政府委辦
名 稱 亞洲大學研發網路成癮輔導教材!
日期 2017/05/24
內容   亞洲大學進修推廣部於五月十九日辦理國教署106年度高級中學以下學校網路成癮辨識輔導種子教師培訓,輔導教師共有260名來自各縣市種子教師假亞洲會議廳研習;並且由亞洲大學網路成癮防治中心與種子教育基金會共同將所研發的「網路成癮辨識輔導教材與影片」提供給國教署所屬學校與種子教師做為輔導工作時的無償使用。

  去年台南市政府對各校推動網路成癮防治工作上的問題與需求進行調查,其中,多校均反映亟需網路成癮教材與案例作為推動工具;為解決此問題,亞洲大學網路成癮防治中心研發,並由財團法人種子教育基金會贊助經費,完成網路成癮辨識與輔導之培訓教材,並拍攝實例微電影,做為輔助教材。四部微電影,包括「小偉的故事—那段網路成癮的歲月」、「小偉的故事—走出迷網逆轉勝」、「3C管教小劇場—四種類型你是哪一型?」及「同你心」。其中,微電影並由亞大心理系師生們改編自實際案例:編寫劇本、導演,且師生合作演出。

  研習開始由柯慧貞副校長致歡迎詞,柯副校長強調亞洲大學雖只有16年歷史,但已經努力打造多項世界百大排名的績效,並在Cheers雜誌由校長互評之辦學績效排行中,亞大連續三年入榜在前5名中。亞大績效之獲得肯定,是因團隊以堅強師資,不斷創新教學,如翻轉教學、PBL教學,也推動符合世界潮流之研究與產學合作,如大數據、3D列印、精準醫療;另外,亞大亦承擔社會責任,成立網癮防治中心,推動時代新(心)病—網路成癮的防治工作,並常舉辦國內外研討會,引領數位康健思潮。

  開幕後,並由亞洲大學網癮防治中心與種子教育基金會共同將「網路成癮辨識與輔導」教材與四部微電影提供做為國教署與種子教師做為輔導工作之無償使用,教材與影片將置放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網站,供種子教師推動網路成癮輔導教師應用。當天研習並由柯副校長運用研發教材與微電影,主講「網路成癮的辨識與案例分析」、「網路成癮的成因分析與預防」。下午,並由彰化師大王智弘教授,主講網路成癮的輔導。

  參加培訓的輔導種子教師紛紛反映,透過亞大的教材與小偉如何沉迷與走出沉迷的故事影片,不僅對網路成癮的辨識以深入淺出方式有所深刻體會了解,並因小偉的痛苦與改變故事而深受感動,燃起改變學生命運的熱誠與使命感。
 

 
名 稱 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與分析計畫
日期 2015/09/18
內容   隨著行動裝置普及,中小學生日益依賴網路,調查顯示,國內近五分之一的高中職學生是智慧型手機成癮重風險群,推估全台約14萬名,同時,高中職生在假日上網用於非課業時間每天近4.5小時,教育部將全面啟動三級防治。教育部委託成功大學、亞洲大學共同執行「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與分析計畫」,在今年3至5月進行問卷抽樣調查,調查對象從國小4年級到高中職3年級學生,抽測109所學校,有效問卷9027份。

假日上網 近4.5小時
  調查顯示,中小學生使用網路的主要地點是在家裡,占84.6。同時,台灣學生最常使用的社群網路是臉書,國小生67%、國高中學生約94%。此外,學生擁有智慧型手機的比率也比去年增加約7%,分別有48%國小生、78%國中生、93%高中生擁有智慧手機。
  負責調查的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分析,今年中小學生每天非課業網路使用時間雖然比去年微幅下降,但仍然偏高,平日國小學生每天上網近1小時(57.8分鐘)、國中生近2小時(115.8分鐘)、高中職生超過近2.5小時(147.2分鐘)。至於假日上網時間亦比平日加倍,國小生每天2小時(120.1分鐘)、國中近4小時(231分鐘)、高中職近4.5小時(266.1分鐘)。隨著年級愈高,上網時間愈長。

教育部將啟動3級防治
  柯慧貞指出,線上遊戲、智慧型手機沉迷與成癮盛行率均有上升,高中職生的線上遊戲成癮重風險比率,從去年9.7%增為今年11.5%,另外,智慧型手機成癮重風險比率,則由去年15.4%提高至今年18%。因此,教育部啟動三級防治,3年內要讓60%以上教師具備網路沉迷辨識能力,培訓2200名網路成癮防治輔導人員,推動60所學校成為「健康上網」試辦學校。
  調查指出,家庭教養方式跟子女是否易網路成癮有關,溺愛型、忽略型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最容易成為網路成癮的高風險群;權威型對小學生還管用,但上了高中就有反效果;不管哪個年齡層的教養,民主紀律型最能幫助子女遠離網路沈迷。
  柯慧貞建議,家長要加強輔導管教,瞭解孩子的需求,訂定3C產品使用規範,並鼓勵學生找尋網路世界外的歸屬感和成就感,才能真正避免網路成癮。
 
 
名 稱 亞大「網癮防治中心」辦理種子師資培訓!
日期 2014/11/20
內容   台中市政府推動中小學生「健康上網」,委託亞大辦研習,首批320位老師參加「網路成癮防治」師培研習。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為因應國內日益嚴重的青少年網路成癮,以及伴隨出現的心理、生理問題,特別委託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執行「網路成癮防治預防教育與宣導」計畫,首批種子培訓研習共有320位中小學老師報名參加「走出E世代網路危機:安全健康上網暨網路成癮防治師資培訓研習課程」,顯見老師普遍重視這個問題,積極推動網路成癮輔導工作。
  台中市教育局長吳榕峰指出,亞洲大學是國內唯一設立「網路成癮防治預防中心」的學術單位,台中市政府特別委由亞大協助培訓全市中小學輔導主任、臨床暨諮商心理師、社工師等相關人員,預防與及早輔導中小學生網路成癮,希望每位學生都能健康上網。亞大副校長柯慧貞等心理系師生團隊結合業界臨床心理師督導,針對網路成癮議題,已到台中市立大里高中、霧峰光復國中等校進班輔導聰明上網;並在12月中旬辦理「我是不掛網蜘蛛人」挑戰營,使中學生體驗「不掛網也幸福」的高峰經驗。
  亞大副校長柯慧貞指出,近年青少年、大學生1成至2成的學生已有網路成癮問題,甚至衍生偏差行為、暴力及社會問題;亞大、成大共同執行「103年全國中小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與分析計畫」,調查發現家中可無線上網比例達83%,中、小學學生使用網路的地點87%在家裡,故須重視家庭與親子間因網癮行為而導致的親子衝突與解決。
  台中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江信男理事長以「與網路成癮者的溝通」為題,分享心理治療的經驗,啟發老師、家長能擇用有利網路成癮孩童的輔導與管教技巧。柯慧貞副校長也針對「網路成癮的心理社會成因分析與介入策略」,介紹國小及國中之網癮介入「聰明用四電」與「國中生戒癮八招」,並說明其成效分析,強調每日上網時間的自我監控對於減少學生不當使用網路的重要性。
  與會人士認為,此研習會,培訓課程理論與實務兼具,且所介紹的輔導策略與教材活潑實用,大道國中主任蔡忠仁表示,要將輔導方案與教材帶回學校推廣,用於聰明上網的教學與宣導與網癮輔導團體工作,建議市府教育局將來多辦理類似研習活動,防止青少年網路成癮擴散及帶來不良影響。


國際研討會
名 稱 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2016年年會暨國際研討會
日期 2016/10/29
內容       網癮防治中心發現,兒童青少年房間擺電腦,較多不良上網行為,易成癮!建議放可共聞共見的空間!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網路成癮防治中心」研究團隊調查發現,如在兒童青少年房間擺放電腦,易使他們養成較多不良上網行為,且易遊戲成癮。建議家長把兒童青少年使用電腦,擺放在家庭可共聞共見的公共空間,可以預防兒少過度沉迷電腦而成癮,影響功課與生活。
      負責「網癮防治中心」的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指出,該團隊受教育部委託,於去年開始,針對全國中小學生網路使用調查發現,家中擺放電腦在國小生房間內佔18.6%,國中生23.7%,高中生31.9%;但他們與電腦未擺放在房間內的學生做比較的結果顯見,國小生電腦擺放在房間成癮率11.8%,未擺放在房間者成癮率6.2%;國中生擺放房間者成癮率14.2%,未擺放房間者成癮率11.4%;高中生擺放房間者成癮率13.2%,未擺放房間者成癮率10.7%。
      兼負「網癮防治中心」主任的柯慧貞說,兒童青少年的個人房間,若有專用電腦,就較多的線上遊戲的誘因,和不良網路使用習慣,加上有的房間房門可反鎖,較為私密,也就愈發沉迷上癮的動力。所以建議將電腦擺放在書房、客廳或其他家人可共聞共見的空間,如此會因有不定時受到家人監督查看的可能,較能減輕及避免網路成癮。
      亞洲大學前天召開,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2016年年會暨國際研討會,討論如何在數位時代,協助兒童青少年養成「網路健康用」好習慣。亞大團隊另一研就,針對841位國中學生追蹤調查9個月後發現,高度遊戲成癮,會使低友善性性格的男生,發展出更多的霸凌行為;因此建議政府、學校及家長,積極有效防治學生網路成癮,將可預防校園霸凌。
 
名 稱 2016 媒體、網路與心理健康國際研討會
日期 2016/06/16
內容   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致詞指出,網路及通訊裝置科技的蓬勃發展,使得人們暴露在前所未有巨量且快速的刺激與壓力之下。為促進民眾身心健康,亞洲大學特別於2012年和中國醫藥大學合作成立「網路成癮防治中心」,推動網癮防治的研究、教學、服務及社會宣導活動。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波士頓兒童醫院媒體與兒童健康中心主任麥克理奇(Michael Rich)醫師說,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30個月以下的孩童不宜使用3C產品,這些產品對孩童的學習並無幫助,且該階段的孩童腦部正在發展神經元連結,特別需要與他人,尤其是與照顧者互動、在戶外肢體活動、自由玩耍與進行問題解決活動,才有利其腦部的發展。
  麥克理奇醫師還探討媒體使用對腦部的影響,他指出,過度的媒體刺激會影響大腦的活動,以聲光效果極高的網路遊戲為例,當人們接受過多的手機、網路、媒體等刺激,會削弱大腦負責創造力與自我反思的區塊活動。然而,當人不接觸3C產品的刺激,例如關掉手機、電腦、平板,讓自己沉靜下來,更能引發人的創造力、過往經驗與回憶的聯想,以及對自己的反思。因此,理奇醫師建議,不論是網路成癮者或非成癮者,每週選一天一小時的時間,關掉所有3C產品,讓自己沉靜下來,不論是打坐、冥想,甚至發呆都可以,讓自己的大腦休息,並且促進大腦創造力與自我反思區域的活化。
   南韓兒童青少年諮商學會理事長、首爾國立大學金東一教授,以及南韓網路解毒國家計畫主持人、天主教醫學大學醫學系金大正教授分享南韓網癮防治經驗;金大正教授指出,南韓7-9歲兒童有7.9%、10-19歲有10.4%有網路成癮的問題,南韓政府每年斥資400萬美元推動「網路解毒研究」;他的腦影像研究發現,遊戲成癮的青少年,較一般青少年在腦額葉邊緣系統功能產生障礙,其認知與行為控制能力下降。
  「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主任柯慧貞教授在研討會中報告,教育部委託於103年、104年進行全國中小學學生網路成癮調查,台灣國、高中青少年遊戲成癮問題盛行率約12.1%、11.5%,針對103年、104年均接受調查的2359名中小學生進行縱貫分析,發現103年國、高中學生的線上遊戲成癮問題,可影響104年憂鬱、人際、過度敏感、被頗害意念、敵意增加,建議政府與社會要正視此問題,在政策上著重發展遊戲產業,則應有週延配套措施;另據亞大團隊實驗證實,連續6週每週90分的團體介入輔導,能有效協助青少年走出沉迷遊戲,由平均每天4小時以上,降到每日不超過2小時。
 
名 稱 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3周年暨數位康健研討會
日期 2015/09/05
內容   隨著手機、平板普及,低頭族愈來愈多,亞洲大學「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4日公布最新調查,國內學生有85%擁有專用手機,中小學生有近1成至2成屬手機成癮高風險者,衍生視力、睡眠與情緒障礙等諸多問題,值得重視。
  調查發現,中小學生手機沉迷成癮高風險群盛行率,國小10.5%、國中20.7%、高中生23.5%。常出現的成癮行為包括「經常想去確認手機是否有新訊息」、「家人師長說應減少使用手機時間,卻無法減少」、「知道花太多時間在手機有很多壞處,還是持續玩」等。
  亞大副校長柯慧貞指出,手機成癮者會衍生視力、睡眠障礙,出現疑心、敵意高,網路欺凌行為也愈高。高神經質、低親和性、低嚴謹性格的人容易成癮;期待使用手機活動來忘記煩惱、逃避壓力的人容易成癮;周遭同儕、家人一起玩,也易成癮。
  柯慧貞表示,手機成癮除身心受影響,課業也可能退步,課業退步就愈依賴網路,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柯慧貞說,青少年使用3C產品,一天不要超過2小時,家長也應協助孩子找出正確的紓壓方式,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成就感,平衡虛擬與真實的生活。
  亞大與中國醫藥大學3年前成立全國第1所大學網路成癮防治中心,昨天在亞大舉辦「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3周年暨數位康健研討會」暨「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2015年會暨國際研討會」,行政院政委蔡玉玲、教育部次長陳德華等均出席。


學校交流
名 稱 決戰E世代-海大辦網路沉迷防治研討會
日期 2015/07/28
內容   隨著科技的發達,現代人整天離不開手機、網路,隨時都要上網、逛臉書或傳LINE等,越來越多人沉迷網路甚至成癮,國立臺灣海洋大學28日舉辦「決戰E世代-網路沉迷防治研討會」,邀集專家學者一同來探討校園「網路成癮」相關輔導防治議題。
  海洋大學表示,隨著網路成癮問題越來越常見,其嚴重性也越來越被認識,相關輔導防治問題也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視。海大自101年起開始實施「新生網路成癮量表」普測,並了解學生網路使用情形,發現學生花太多時間在玩線上遊戲或是網路社群,進而忽略了真實生活中的活動與社交,因此開始實施深夜宿網暫停服務等措施,並將「網路成癮」防治列為校園輔導議題的重點。
  為了讓校園內相關學務工作人員了解網路成癮的徵兆與認知,本次網路沉迷防治研討會特別邀請研究網路成癮的心理學家、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介紹「網路沉迷之評估、成因及學校三級預防方案」,並由各大學分享實際輔導案例及各校執行成果。希望經由各校經驗分享,了解網路沉迷防治三級預防的工作現況,同時強化校園專業人員之網路沉迷相關輔導知能,並透過互動討論,腦力激盪規劃出適合因應E世代大學生的輔導方式與策略。
  柯慧貞講座教授說,資通訊產業的發展,雖然帶來生活的便利性與普及性,但對於人文、社會也帶來了部分的衝擊與改變。根據調查研究,近年來青少年、大學生開始有網路成癮問題,甚至衍生其他身心健康、偏差行為、暴力及社會問題等。自我監控每日上網時間、減少不當使用網路,增加具有歸屬感、愉快感、成就感及意義感的活動,都是預防網路沉迷重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