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研討會】媒體、網路與心理健康國際研討會

  • 2016-06-08
  • 資訊處管理者(勿異動)

「中亞聯大」網癮防治中心與美哈佛大學、南韓首爾國立大學等進行跨領域教學研究合作!

  「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今(8日)天在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舉辦「2016媒體、網路與心理健康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國、韓國、台灣專家學者探討網路成癮防治議題;該中心並與美國哈佛大學、南韓天主教大學成癮研究中心、南韓兒童青少年諮商學會簽署學術合作協定,進行跨國、跨領域研究與教學合作;亞大心理系張勻銘老師也將前往哈佛大學,探討台美網路成癮危險因子的泛文化比較。

  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致詞指出,網路及通訊裝置科技的蓬勃發展,使得人們暴露在前所未有巨量且快速的刺激與壓力之下。為促進民眾身心健康,亞洲大學特別於2012年和中國醫藥大學合作成立「網路成癮防治中心」,推動網癮防治的研究、教學、服務及社會宣導活動。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波士頓兒童醫院媒體與兒童健康中心主任麥克理奇(Michael Rich)醫師說,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30個月以下的孩童不宜使用3C產品,這些產品對孩童的學習並無幫助,且該階段的孩童腦部正在發展神經元連結,特別需要與他人,尤其是與照顧者互動、在戶外肢體活動、自由玩耍與進行問題解決活動,才有利其腦部的發展。

  麥克理奇醫師還探討媒體使用對腦部的影響,他指出,過度的媒體刺激會影響大腦的活動,以聲光效果極高的網路遊戲為例,當人們接受過多的手機、網路、媒體等刺激,會削弱大腦負責創造力與自我反思的區塊活動。然而,當人不接觸3C產品的刺激,例如關掉手機、電腦、平板,讓自己沉靜下來,更能引發人的創造力、過往經驗與回憶的聯想,以及對自己的反思。因此,理奇醫師建議,不論是網路成癮者或非成癮者,每週選一天一小時的時間,關掉所有3C產品,讓自己沉靜下來,不論是打坐、冥想,甚至發呆都可以,讓自己的大腦休息,並且促進大腦創造力與自我反思區域的活化。

  南韓兒童青少年諮商學會理事長、首爾國立大學金東一教授,以及南韓網路解毒國家計畫主持人、天主教醫學大學醫學系金大正教授分享南韓網癮防治經驗;金大正教授指出,南韓7-9歲兒童有7.9%、10-19歲有10.4%有網路成癮的問題,南韓政府每年斥資400萬美元推動「網路解毒研究」;他的腦影像研究發現,遊戲成癮的青少年,較一般青少年在腦額葉邊緣系統功能產生障礙,其認知與行為控制能力下降。

  「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主任柯慧貞教授在研討會中報告,教育部委託於103年、104年進行全國中小學學生網路成癮調查,台灣國、高中青少年遊戲成癮問題盛行率約12.1%、11.5%,針對103年、104年均接受調查的2359名中小學生進行縱貫分析,發現103年國、高中學生的線上遊戲成癮問題,可影響104年憂鬱、人際、過度敏感、被頗害意念、敵意增加,建議政府與社會要正視此問題,在政策上著重發展遊戲產業,則應有週延配套措施;另據亞大團隊實驗證實,連續6週每週90分的團體介入輔導,能有效協助青少年走出沉迷遊戲,由平均每天4小時以上,降到每日不超過2小時。

 

 

圖說:亞大副校長柯慧貞頒發感謝狀給美國哈佛大學   圖說:「2016媒體、網路與心理健康國際研討會」
   醫學院副教授麥克理查(右)           在亞大登場,亞大校長蔡進發致詞

 

圖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麥克理查      圖說:南韓兒童青少年諮商學會理事長、
   在研討會中發表專題演講              首爾國立大學金東一教授在研討會中發表演講。


 

 圖說:左起南韓天主教醫學大學醫學系金大正教授、首爾國立大學金東一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麥克理奇與「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主任柯慧貞
    分別簽署簽訂學術合作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