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學心理系臨床心理學組於107年6月19日在管理大樓M棟M519教室舉辦應用所學解決國中生手機成癮問題的學習成果簡報及紀錄片之發表與競賽,並針對成果簡報選出兩組優等獎加以表揚。混合介入教案組由:研究生王育臻、劉晏廷、何亭逸、胡敔瑄、張嫙洺、黃煒婷、熊可鈞獲獎;動機提升介入教案,由研究生沈佩綸、鍾瑞心、張瑋哲、張哲豪、黃培軒、陳玟璇,分別獲得國中生手機成癮方案優等獎。
亞洲大學心理系碩士班臨床心理組修習「認知行為心理治療之臨床應用」與「認知行為與心理動力心理治療專題」課程同學針對國中生手機成癮的風險評估與介入策略,在柯慧貞老師指導下,進行不同介入方案的設計、測試及修正。
由學生進行國中生手機成癮預防不同介入方案的設計、測試及修正。方案設計內容:讓國中生透過案例分析與自我評估來覺察自己的不健康上網行為,並學習使用「好壞處分析表」來覺察自己智慧型手機健康用及不健康的好壞處以提升改變動機;失控行為因應行為策略,是讓國中生透過個案去覺察不健康上網的誘惑情境,並學習使用「轉念寬心技巧」、「滑手機時間記錄表」、「自我肯定訓練」來覺察自己智慧型手機不健康用的風險情境,進一步找出新的替代行為,在誘惑情境時能用健康因應行為,以預防手機不當使用。
此次服務學習採用專題導向學習的方式(Project-Based Learning,PBL)進行,學生們的心得與反思皆提到PBL的學習方式,不只是主動學習到專業知識,透過小組討論,激盪出問題解決方式,讓學生對於專業理論與技巧更加深度了解。亞洲大學心理系臨床心理組研究生何亭逸表示「這次的服學進班再一次讓我統整過去所學,感覺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對於CBT應用於團體治療的實務有更多的學習與熟悉。」;王育臻研究生分享反思心得時也說到「理論和實作的結合是服學的重點,讓我去思考方案的每一個活動、每一個設計都有其原因和目的。」
另外,服務學習的做中學結合PBL,使服務方案透過督導、同儕討論、被服務對象等多元管道的建議能修正地更加完善,研究生沈佩綸表示「在事先規劃的部份,一開始並沒有考慮太多的問題與預想接下來會遇到一些困難點,但在後來執行衛教後,遇到許多問題需要當下作決斷與回來後與同學老師討論與解決,這些都是以後不管進行任何活動都需要做好的事先準備與事後的討論與反思,而這些經驗的累積與檢討過程,都是以後成功收穫的重要歷程,我也在當下不斷的學習與進步。」
柯副校長表示,服務學習的PBL教學設計,使學生應用所學,貢獻社會;並從服務中更深入整合理論與實務;此外,透過PBL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針對社會問題加以分析,學生多能找到多元觀點的解決方案,並透過實踐、回饋、修正,使學生學習更豐盛,不只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效,更能統整與掌握理論與應用。
國中生手機成癮方案服學實際情況,暖身和複習上禮拜教導的知識(混合組介入班級)
國中生手機成癮方案服學實際情況,教導學生不同想法時會有不同的感受,並請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混合組介入班級)
國中生手機成癮方案服學實際情況,看完案例後,請學生案例心得分享(動機提升介入班級)
國中生手機成癮方案服學實際情況,請學生簽屬約定書,約定成為健康使用3C的小達人(動機提升介入班級)
學生分享國中生手機成癮方案服學成果發表,動機提升介入班級之紀錄片分享
學生分享國中生手機成癮方案服學成果發表,混合介入班級之成效分享
學生分享國中生手機成癮方案服學成果發表,混合介入班級之課程內容分享
最後進行頒獎-優等獎(動機提升介入班級)
最後進行頒獎-優等獎 (混合介入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