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 亞洲大學心理系臨床心理組舉行服務學習內涵課程成果發表會

  • 2017-01-05
  • 資訊處管理者(勿異動)

亞洲大學心理系臨床心理組舉行服務學習內涵課程成果發表會亞洲大學心理系臨床心理學組於105年12月27日於M502教室舉辦「憂鬱、自傷及網路成癮防治實務」與「網路成癮防治專題」服務學習課內涵程的成果發表會,並進行最佳反思與最佳簡報設計獎頒獎,由研究生柯秋暄、胡敔瑄獲得最佳反思獎;研究生洪迪萱、黃煒婷獲得最佳簡報設計獎。

  亞洲大學心理系碩士班臨床心理組修習「憂鬱、自傷及網路成癮防治實務」課程同學到光復國小實施「聰明用四電、健康每一天」活動,由研究生柯秋暄、林易聖等人對五、六年級學生進行兩週活動宣導。第一次課程為「我是健康上網小達人」,主要是讓小學生透過案例分析與自我評估來覺察自己的不健康上網行為,並學習使用「富蘭克林表」來覺察自己智慧型手機健康用及不健康的好壞處以提升改變動機;第二次課程為「戰勝誘惑我最行」,引導小學生辨識出不健康上網誘惑情境及並找出可替代之行為,以達到手機健康用習慣。

  由二次課程的前後測成效評估結果可以發現,小學生對健康上網知識的正確率由64%上升至82.5%;第二次課程後正確率高達94.5%。在回饋單的學習心得中,小學生提到自己學到「3C產品不要玩太久,規範好時間,不然會傷害眼睛等」;第二堂課則有同學提到「學到了五感安撫法」,「在考試前壓力大,可以聽音樂、深呼吸、找朋友聊天」等等。而擔任團體輔助員角色的研究生鄭暘融分享服務學習心得說到「參與團體活動帶領小朋友聰明用四電,讓我有機會知道如何將理論設計應用到小學生;並透過互動回應技巧,使小朋友們踴躍舉手發言,我覺得收穫良多!」

  亞洲大學心理系碩士班臨床心理組修習「網路成癮防治專題」課程同學,參與中亞聯大網癮成癮防治中心與亞洲大學學務處合作實施的大學生「健康上網」團體之服務學習,以降低大學生手機成癮比例。由研究生柯秋暄、謝筑羽等人進行四次團體。第一次團體先做手機不健康用的案例研討,再做手機健康用的案例研討,並使用「富蘭克林表」,讓大學生覺察自己智慧型手機健康用及不健康的好壞處,並反思調整智慧型手機使用的需要性;第二次團體,則讓大學生抉擇是否減少手機使用時間,並擬定個人改變計畫及具體行動計畫;第三次團體時,讓大學生找出自己的誘惑情境,並覺察手機使用對自己的高四感,學習在現實生活中找出可取代之高四感活動,再使用富蘭克林表來評估替代行為取代手機使用的好壞處;第四次團體則針對常見的誘惑情境,引導大學生去思考可行之替代行為。參加團體成員表示「在團體中討論了手機使用的好處與壊處比較,決定要健康使用智慧手機」;學到在現實生活中獲得高四感的行為,進而取代手機使用」。而在團體中擔任領導者角色的研究生謝筑羽分享服務學習心得說到「此次的服務學習使我學習設計動機介入及預防復發的教案,以及帶領團體的技巧,有滿滿的感動。」

  柯副校長表示,服務學習的教學設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效;透過做中學,學生能夠統整所學的理論知識,並掌握應用到實務物的重要技巧。


圖1:碩士生謝筑羽分享「憂鬱、自傷及網路成癮防治實務」課程服務學習反思成果。


圖2:碩士生洪迪萱、柯秋暄榮獲「憂鬱、自傷及網路成癮防治實務」課程服務成果最佳創意簡報設計與最佳反思獎。


圖3:碩士生洪琳絜分享「網路成癮防治專題」課程服務成果。


圖4:碩士生胡敔瑄、黃煒婷榮獲「網路成癮防治專題」課程服務學習最佳反思獎與最佳創意簡報設計。


圖5:小學生學習聰明用四電表現優異


圖6:小學生認真學習如何走出迷網逆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