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人次: 899

产官学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团队与备忘录
与国际知名团队进行国际合作计画或签署备忘录,包括: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医学系、韩国天主教医学大学、首尔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签署MOU,并与澳门大学、北京大学、日本大坂大学、韩国高丽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合作发表论文
这是一张图片

转译各种研究成果,并结合媒体、民间团体及立法委员,倡导网络防治议题,以利相关立法规及政策之制订。


政府委办
名 称 亚洲大学研发网络成瘾辅导教材!
日期 2017/05/24
内容   亚洲大学进修推广部于五月十九日办理国教署106年度高级中学以下学校网络成瘾辨识辅导种子教师培训,辅导教师共有260名来自各县市种子教师假亚洲会议厅研习;并且由亚洲大学网络成瘾防治中心与种子教育基金会共同将所研发的「网络成瘾辨识辅导教材与影片」提供给国教署所属学校与种子教师做为辅导工作时的无偿使用。

  去年台南市政府对各校推动网络成瘾防治工作上的问题与需求进行调查,其中,多校均反映亟需网络成瘾教材与案例作为推动工具;为解决此问题,亚洲大学网络成瘾防治中心研发,并由财团法人种子教育基金会赞助经费,完成网络成瘾辨识与辅导之培训教材,并拍摄实例微电影,做为辅助教材。四部微电影,包括「小伟的故事—那段网络成瘾的岁月」、「小伟的故事—走出迷网逆转胜」、「3C管教小剧场—四种类型你是哪一型?」及「同你心」。其中,微电影并由亚大心理系师生们改编自实际案例:编写剧本、导演,且师生合作演出。

  研习开始由柯慧贞副校长致欢迎词,柯副校长强调亚洲大学虽只有16年历史,但已经努力打造多项世界百大排名的绩效,并在Cheers杂志由校长互评之办学绩效排行中,亚大连续三年入榜在前5名中。亚大绩效之获得肯定,是因团队以坚强师资,不断创新教学,如翻转教学、PBL教学,也推动符合世界潮流之研究与产学合作,如大数据、3D打印、精准医疗;另外,亚大亦承担社会责任,成立网瘾防治中心,推动时代新(心)病—网络成瘾的防治工作,并常举办国内外研讨会,引领数码康健思潮。

  开幕后,并由亚洲大学网瘾防治中心与种子教育基金会共同将「网络成瘾辨识与辅导」教材与四部微电影提供做为国教署与种子教师做为辅导工作之无偿使用,教材与影片将置放中亚联大网络成瘾防治中心网站,供种子教师推动网络成瘾辅导教师应用。当天研习并由柯副校长运用研发教材与微电影,主讲「网络成瘾的辨识与案例分析」、「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预防」。下午,并由彰化师大王智弘教授,主讲网络成瘾的辅导。

  参加培训的辅导种子教师纷纷反映,透过亚大的教材与小伟如何沉迷与走出沉迷的故事影片,不仅对网络成瘾的辨识以深入浅出方式有所深刻体会了解,并因小伟的痛苦与改变故事而深受感动,燃起改变学生命运的热诚与使命感。
 

 
名 称 学生网络使用情形调查与分析计画
日期 2015/09/18
内容   随着行动装置普及,中小学生日益依赖网络,调查显示,国内近五分之一的高中职学生是智慧型手机成瘾重风险群,推估全台约14万名,同时,高中职生在假日上网用于非课业时间每天近4.5小时,教育部将全面启动三级防治。教育部委讬成功大学、亚洲大学共同执行「学生网络使用情形调查与分析计画」,在今年3至5月进行问卷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从国小4年级到高中职3年级学生,抽测109所学校,有效问卷9027份。

假日上网 近4.5小时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主要地点是在家里,占84.6。同时,台湾学生最常使用的社群网络是脸书,国小生67%、国高中学生约94%。此外,学生拥有智慧型手机的比率也比去年增加约7%,分别有48%国小生、78%国中生、93%高中生拥有智慧手机。
  负责调查的亚洲大学副校长柯慧贞分析,今年中小学生每天非课业网络使用时间虽然比去年微幅下降,但仍然偏高,平日国小学生每天上网近1小时(57.8分钟)、国中生近2小时(115.8分钟)、高中职生超过近2.5小时(147.2分钟)。至于假日上网时间亦比平日加倍,国小生每天2小时(120.1分钟)、国中近4小时(231分钟)、高中职近4.5小时(266.1分钟)。随着年级愈高,上网时间愈长。

教育部将启动3级防治
  柯慧贞指出,线上游戏、智慧型手机沉迷与成瘾盛行率均有上升,高中职生的线上游戏成瘾重风险比率,从去年9.7%增为今年11.5%,另外,智慧型手机成瘾重风险比率,则由去年15.4%提高至今年18%。因此,教育部启动三级防治,3年内要让60%以上教师具备网络沉迷辨识能力,培训2200名网络成瘾防治辅导人员,推动60所学校成为「健康上网」试办学校。
  调查指出,家庭教养方式跟子女是否易网络成瘾有关,溺爱型、忽略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最容易成为网络成瘾的高风险群;权威型对小学生还管用,但上了高中就有反效果;不管哪个年龄层的教养,民主纪律型最能帮助子女远离网络沈迷。
  柯慧贞建议,家长要加强辅导管教,了解孩子的需求,订定3C产品使用规范,并鼓励学生找寻网络世界外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才能真正避免网络成瘾。
 
 
名 称 亚大「网瘾防治中心」办理种子师资培训!
日期 2014/11/20
内容   台中市政府推动中小学生「健康上网」,委讬亚大办研习,首批320位老师参加「网络成瘾防治」师培研习。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为因应国内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网络成瘾,以及伴随出现的心理、生理问题,特别委讬亚洲大学(Asia University, Taiwan)执行「网络成瘾防治预防教育与宣导」计画,首批种子培训研习共有320位中小学老师报名参加「走出E世代网络危机:安全健康上网暨网络成瘾防治师资培训研习课程」,显见老师普遍重视这个问题,积极推动网络成瘾辅导工作。
  台中市教育局长吴榕峰指出,亚洲大学是国内唯一设立「网络成瘾防治预防中心」的学术单位,台中市政府特别委由亚大协助培训全市中小学辅导主任、临床暨谘商心理师、社工师等相关人员,预防与及早辅导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健康上网。亚大副校长柯慧贞等心理系师生团队结合业界临床心理师督导,针对网络成瘾议题,已到台中市立大里高中、雾峰光复国中等校进班辅导聪明上网;并在12月中旬办理「我是不挂网蜘蛛人」挑战营,使中学生体验「不挂网也幸福」的高峰经验。
  亚大副校长柯慧贞指出,近年青少年、大学生1成至2成的学生已有网络成瘾问题,甚至衍生偏差行为、暴力及社会问题;亚大、成大共同执行「103年全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形调查与分析计画」,调查发现家中可无线上网比例达83%,中、小学学生使用网络的地点87%在家里,故须重视家庭与亲子间因网瘾行为而导致的亲子冲突与解决。
  台中市临床心理师公会理事长江信男理事长以「与网络成瘾者的沟通」为题,分享心理治疗的经验,启发老师、家长能择用有利网络成瘾孩童的辅导与管教技巧。柯慧贞副校长也针对「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成因分析与介入策略」,介绍国小及国中之网瘾介入「聪明用四电」与「国中生戒瘾八招」,并说明其成效分析,强调每日上网时间的自我监控对于减少学生不当使用网络的重要性。
  与会人士认为,此研习会,培训课程理论与实务兼具,且所介绍的辅导策略与教材活泼实用,大道国中主任蔡忠仁表示,要将辅导方案与教材带回学校推广,用于聪明上网的教学与宣导与网瘾辅导团体工作,建议市府教育局将来多办理类似研习活动,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扩散及带来不良影响。


国际研讨会
名 称 台湾网络成瘾防治学会2016年年会暨国际研讨会
日期 2016/10/29
内容       网瘾防治中心发现,儿童青少年房间摆电脑,较多不良上网行为,易成瘾!建议放可共闻共见的空间!
      亚洲大学(Asia University, Taiwan)「网络成瘾防治中心」研究团队调查发现,如在儿童青少年房间摆放电脑,易使他们养成较多不良上网行为,且易游戏成瘾。建议家长把儿童青少年使用电脑,摆放在家庭可共闻共见的公共空间,可以预防儿少过度沉迷电脑而成瘾,影响功课与生活。
      负责「网瘾防治中心」的亚洲大学副校长柯慧贞指出,该团队受教育部委讬,于去年开始,针对全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调查发现,家中摆放电脑在国小生房间内佔18.6%,国中生23.7%,高中生31.9%;但他们与电脑未摆放在房间内的学生做比较的结果显见,国小生电脑摆放在房间成瘾率11.8%,未摆放在房间者成瘾率6.2%;国中生摆放房间者成瘾率14.2%,未摆放房间者成瘾率11.4%;高中生摆放房间者成瘾率13.2%,未摆放房间者成瘾率10.7%。
      兼负「网瘾防治中心」主任的柯慧贞说,儿童青少年的个人房间,若有专用电脑,就较多的线上游戏的诱因,和不良网络使用习惯,加上有的房间房门可反锁,较为私密,也就愈发沉迷上瘾的动力。所以建议将电脑摆放在书房、客厅或其他家人可共闻共见的空间,如此会因有不定时受到家人监督查看的可能,较能减轻及避免网络成瘾。
      亚洲大学前天召开,台湾网络成瘾防治学会2016年年会暨国际研讨会,讨论如何在数码时代,协助儿童青少年养成「网络健康用」好习惯。亚大团队另一研就,针对841位国中学生追踪调查9个月后发现,高度游戏成瘾,会使低友善性性格的男生,发展出更多的霸凌行为;因此建议政府、学校及家长,积极有效防治学生网络成瘾,将可预防校园霸凌。
 
名 称 2016 媒体、网络与心理健康国际研讨会
日期 2016/06/16
内容   亚洲大学校长蔡进发致词指出,网络及通讯装置科技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们暴露在前所未有巨量且快速的刺激与压力之下。为促进民众身心健康,亚洲大学特别于2012年和中国医药大学合作成立「网络成瘾防治中心」,推动网瘾防治的研究、教学、服务及社会宣导活动。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波士顿儿童医院媒体与儿童健康中心主任麦克理奇(Michael Rich)医师说,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建议30个月以下的孩童不宜使用3C产品,这些产品对孩童的学习并无帮助,且该阶段的孩童脑部正在发展神经元连结,特别需要与他人,尤其是与照顾者互动、在户外肢体活动、自由玩耍与进行问题解决活动,才有利其脑部的发展。
  麦克理奇医师还探讨媒体使用对脑部的影响,他指出,过度的媒体刺激会影响大脑的活动,以声光效果极高的网络游戏为例,当人们接受过多的手机、网络、媒体等刺激,会削弱大脑负责创造力与自我反思的区块活动。然而,当人不接触3C产品的刺激,例如关掉手机、电脑、平板,让自己沉静下来,更能引发人的创造力、过往经验与回忆的联想,以及对自己的反思。因此,理奇医师建议,不论是网络成瘾者或非成瘾者,每周选一天一小时的时间,关掉所有3C产品,让自己沉静下来,不论是打坐、冥想,甚至发呆都可以,让自己的大脑休息,并且促进大脑创造力与自我反思区域的活化。
   韩国儿童青少年谘商学会理事长、首尔国立大学金东一教授,以及韩国网络解毒国家计画主持人、天主教医学大学医学系金大正教授分享韩国网瘾防治经验;金大正教授指出,韩国7-9岁儿童有7.9%、10-19岁有10.4%有网络成瘾的问题,韩国政府每年斥资400万美元推动「网络解毒研究」;他的脑影像研究发现,游戏成瘾的青少年,较一般青少年在脑额叶边缘系统功能产生障碍,其认知与行为控制能力下降。
  「中亚联大」网络成瘾防治中心主任柯慧贞教授在研讨会中报告,教育部委讬于103年、104年进行全国中小学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台湾国、高中青少年游戏成瘾问题盛行率约12.1%、11.5%,针对103年、104年均接受调查的2359名中小学生进行纵贯分析,发现103年国、高中学生的线上游戏成瘾问题,可影响104年忧郁、人际、过度敏感、被颇害意念、敌意增加,建议政府与社会要正视此问题,在政策上着重发展游戏产业,则应有周延配套措施;另据亚大团队实验证实,连续6周每周90分的团体介入辅导,能有效协助青少年走出沉迷游戏,由平均每天4小时以上,降到每日不超过2小时。
 
名 称 中亚联大网络成瘾防治中心3周年暨数码康健研讨会
日期 2015/09/05
内容   随着手机、平板普及,低头族愈来愈多,亚洲大学「中亚联大网络成瘾防治中心」4日公布最新调查,国内学生有85%拥有专用手机,中小学生有近1成至2成属手机成瘾高风险者,衍生视力、睡眠与情绪障碍等诸多问题,值得重视。
  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手机沉迷成瘾高风险群盛行率,国小10.5%、国中20.7%、高中生23.5%。常出现的成瘾行为包括「经常想去确认手机是否有新讯息」、「家人师长说应减少使用手机时间,却无法减少」、「知道花太多时间在手机有很多坏处,还是持续玩」等。
  亚大副校长柯慧贞指出,手机成瘾者会衍生视力、睡眠障碍,出现疑心、敌意高,网络欺凌行为也愈高。高神经质、低亲和性、低严谨性格的人容易成瘾;期待使用手机活动来忘记烦恼、逃避压力的人容易成瘾;周遭同侪、家人一起玩,也易成瘾。
  柯慧贞表示,手机成瘾除身心受影响,课业也可能退步,课业退步就愈依赖网络,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柯慧贞说,青少年使用3C产品,一天不要超过2小时,家长也应协助孩子找出正确的纾压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就感,平衡虚拟与真实的生活。
  亚大与中国医药大学3年前成立全国第1所大学网络成瘾防治中心,昨天在亚大举办「中亚联大网络成瘾防治中心3周年暨数码康健研讨会」暨「台湾网络成瘾防治学会2015年会暨国际研讨会」,行政院政委蔡玉玲、教育部次长陈德华等均出席。


学校交流
名 称 决战E世代-海大办网络沉迷防治研讨会
日期 2015/07/28
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达,现代人整天离不开手机、网络,随时都要上网、逛脸书或传LINE等,越来越多人沉迷网络甚至成瘾,国立台湾海洋大学28日举办「决战E世代-网络沉迷防治研讨会」,邀集专家学者一同来探讨校园「网络成瘾」相关辅导防治议题。
  海洋大学表示,随着网络成瘾问题越来越常见,其严重性也越来越被认识,相关辅导防治问题也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视。海大自101年起开始实施「新生网络成瘾量表」普测,并了解学生网络使用情形,发现学生花太多时间在玩线上游戏或是网络社群,进而忽略了真实生活中的活动与社交,因此开始实施深夜宿网暂停服务等措施,并将「网络成瘾」防治列为校园辅导议题的重点。
  为了让校园内相关学务工作人员了解网络成瘾的征兆与认知,本次网络沉迷防治研讨会特别邀请研究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家、亚洲大学副校长柯慧贞介绍「网络沉迷之评估、成因及学校三级预防方案」,并由各大学分享实际辅导案例及各校执行成果。希望经由各校经验分享,了解网络沉迷防治三级预防的工作现况,同时强化校园专业人员之网络沉迷相关辅导知能,并透过互动讨论,脑力激荡规划出适合因应E世代大学生的辅导方式与策略。
  柯慧贞讲座教授说,资通讯产业的发展,虽然带来生活的便利性与普及性,但对于人文、社会也带来了部分的冲击与改变。根据调查研究,近年来青少年、大学生开始有网络成瘾问题,甚至衍生其他身心健康、偏差行为、暴力及社会问题等。自我监控每日上网时间、减少不当使用网络,增加具有归属感、愉快感、成就感及意义感的活动,都是预防网络沉迷重要的方式。